
用“高分低能”来直接解释“小镇做题家”实在是太简单了。
拿城市发展来说,港口城市,比如上海,沉寂千年后赶上了国际贸易兴起,就直接上位了;香港处在广州港的外延,天生差不到哪里去。
(资料图)
哪怕很多城市处在沙漠里,但如果它正好位于交通要道上,照样能发展得很不错,甩其他城市一大圈。
人也是一样的,家庭出身影响后续发展这事就不多说了,但事实上,每个人一生中有好几次重新选择点位的机会。
差不多背景的人,处在不同的位置,就是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。
咱们这里说的不是那种生下来是富二代、前途一片光明的人,而是说对个人而言,处在小城市和大城市的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。
在相同的城市里,去私企和去当公务员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,位置对人的影响超过我们的想象。
“位置”不仅影响人的前途,而且影响人的想法和观念,甚至生活态度也跟着“位置”变。
我们经常说的“富人思维”“穷人思维”,就是因为处在不同的位置而出现不同的思维。 流动的段位如果把人分成以下四种——S:顶级高手;A:正常高手;B:普通人;C:脑子不正常的人。
S级只要环境相对公平,就会成为牛人,这类人基本上干啥都能做得比普通人好。
但是绝大部分人属于A或者B,而A和B是可以互相转换的。
因为这两种人的差距并不大,一个普通人,被安排到一个高挑战、高压力的环境中,不断被指派舒适区以外的工作,持续几个月变化肯定不明显,但持续几年,且能顶住的话,那这个人就会强悍到让人难以想象。
还有些人才智平庸,但考上了985,也是因为他在高中阶段找对了办法,拼了一把,潜力爆发,由B变成了A。
相反,如果一个人本来天资聪慧,名校毕业,前途无量,可毕业后被安排去天天填表格打扫卫生,如果他自己不想着改变,那么几年下来他也只能是个“填表达人”。
再举个例子,如果一个人大学英语八级,毕业后再也没用上英语,不要怀疑,十几年后他的英语水平肯定和高中生的差不多。
而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人,跑到国外十来年,如果他不是躲在唐人街不出来,那么他的英语水平肯定完爆当初的英语八级高手。
所以,相比大学,环境对人的塑造更持久,更有决定性。环境会改变人的思维,而思维会进一步改变个人境遇,从而进一步改变人的思维。
我有个前同事,名校毕业后回到老家,进入当地的知名通信企业工作。当时这个选择还是很让人羡慕的,毕竟从此有编制了。
不过此后的几年,他就跟陷入一场噩梦似的,公司利润在下降,部门里的人为了一丁点利益抢得死去活来,一个小部门的五个人还分成三派,三年间工资不但没涨,反倒降了,最后他忍无可忍,在三十岁时终于决定北漂。
用他自己的话说,反正生活不可能更糟糕了,为啥不冒一步险呢?
相比较而言,超一线城市的天花板直逼天际,大家根本没空窝里斗,每个人都活在极度焦虑中,就像每年都要高考一样,不断往外榨出自己的潜力。
事实上,我们一般说的“环境”,就是周围各种人对你的影响。
大家一定要有个常识,越在下层越是自由竞争,讲的是规则,越往上走,越是熟人社会。甚至打个游戏,顶级段位的那些人互相也都认识。
马太效应也是这样发挥效果的,你能力越强,帮你的人能力也越强,到最后你的整体实力就是指数倍地强。
但如果你不幸加入了一个不断收缩下沉的部门,或者下沉的圈子,整体而言,你最好的结局也不会很好。
很多小镇做题家其实就是通过高考破了第一层,接下来该怎么办就蒙了,没进入“破层圈”,上限也就定了。
说到这里,大家也明白了,高考这个游戏跟参加工作后的游戏,玩法不太一样。高考更加单元化一些,你只要凑齐那么几个装备,就可以拿到奖品。
参加工作后,游戏规则变得越来越古怪,甚至并没有明确的关卡,你不可能像高中一样,通过学习这一个动作就取得最后的胜利。
你需要进入相对上升的行业;拥有赏识你的领导,且领导自己挺有能力,这样他升上去后才能把你也带上去;拥有不错的运气,而且你的能力还得很强,有足够的积累。
你把这些凑齐了,才能每隔一段时间闯一次关。 如果凑不齐,甚至连闯关的机会都没有。不少人的痛苦就在这里。 成功者的特点说了这么多,大家应该感觉到了,那些能往上爬的人基本上有这么几个特点:
1.有意或无意加入了一个厉害的圈,然后通过这个圈进入下一个圈;
2.所在行业在暴涨,且行业里的一部分人跟着升上去了;
3.运气特别好。
此外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有特殊的天赋。
这里说的特殊天赋,不特指物理和数学成绩好,而是比较多元化,包括当主播、讲段子。
也有一些人,虽然天赋一般,但是对某件事充满了独特的热爱,如果有机会,这种人也能向上突破一次。
热不热爱一件事非常容易判断,就看你能不能在不赚钱的情况下也可以全身心投入这件事,如果可以,那就是热爱。
如果你喜欢的这件事,正好能在市场上找到买家,你也很容易飞黄腾达。
比如,你打游戏别人爱看,那你或许可以成为月入百万的游戏主播。
从这个意义上讲,大部分时候并没有“高分低能”这回事,只是有人前期不错,后来不小心进入不适合自己的赛道或下行赛道,导致自己“停滞不前”。
其实,每个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入了自己编织的困局的,想要走出来就需要自己想办法。
面对不利处境,我们一反思就能明白,当初其实有过机会,只是当时被恐惧控制,选择了在舒适区待着,后来可选择的路越来越少。
想清楚这些虽然不会让我们的现状立刻好起来,不过可以让我们避免今后的路越走越窄。
小镇做题家们脑子基本是没有差的,但是普遍偏保守,渴望稳定,喜欢确定性,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。
只是如果你的目的是稳定和确定性,那你就要接受稳定而平庸的结果。
结语
今天我们为你解析了“小镇做题家”的困境与破局方法。
下一节我们一起聊聊,被热议的“内循环”是什么。
插图取自《华尔街之狼》、《我,到点下班》剧照。 点【在看】,做个明白人点击图片,阅读更多好书点在看做个明白人↓↓↓
品牌